核心提示:踐行數字轉型已成制造業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2023年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經驗交流會之制造業數字化創新應用分論壇在濟寧召開
——2023年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經驗交流會之制造業數字化創新應用分論壇在濟寧召開
5月24日,以“共話數智賦能踐行數字轉型”為主題的2023年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經驗交流會之制造業數字化創新應用分論壇在山東濟寧舉辦,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地方政府、各地工信主管部門以及獲得單項冠軍企業的代表們齊聚一堂,探討交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趨勢、新探索和新路徑。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濟寧市政府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張勝明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金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閃四清、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工業工程所所長李鵬作主題演講;來自制造業的企業代表分享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探索和成果。本次會議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會議由中國輕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郭和生主持。
數字化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說,在新的技術-經濟范式下推動的新型工業化,必須將數字化作為重要的抓手和動力。制造業企業作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肩負著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重任。數字化創新應用在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支撐智能制造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制造業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肥沃土壤。
濟寧市政府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張勝明說,濟寧市始終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其放大、疊加、倍增的創新效應,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數據顯示,2022年,濟寧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完成營收510億元,同比增長74%。成功創建國家級千兆城市、國家級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累計培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企業3家、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12家,省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47家。
數字化是自主創新的重要領域
“安全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動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最大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金吉說,高危流程制造業無人化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他以石化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例,介紹工業企業向“智慧工廠+健康工廠”轉型的路徑和探索。他認為,我國石化行業網絡化狀態監測與智能運維的開發應用,在時間上與美國同步。高金吉倡導,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不要等外國人提出后再去彎道超車。中國要勇于自主創新,在世界上率先創建智慧健康工廠,實現智能安檢流程制造。他指出,工業系統千差萬別,裝備種類繁多,結構、工況及故障機理復雜。僅靠IT人員數據分析難以實現溯源診斷與智能運維。因此在建立智能運維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賦能技術與裝備技術、產業知識經驗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邁向更高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閃四清認為,在數實融合的大趨勢中,數智化可以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他解釋說,數智化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二者的過程結合構成人機深度對話,使機器繼承人的某些邏輯,實現深度學習,甚至能啟智于人,形成以智慧為紐帶的人機一體的新生態。他說數智化可以在工業設備健康管理、智能質檢、參數性能優化、3D分揀機器人等場景中廣泛應用。
“數字化轉型是關系到企業生死的長遠規劃。”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工業工程所所長李鵬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切勿單點規劃逐個推進,否則后期系統間協同、利益平衡、流程機制等問題將隨著轉型維度的擴大而被無限放大。他建議,企業在數字化的源頭先做好數據治理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待基礎夯實后,以整體布局、試點先行的策略全面推進企業的數字化進程。
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踐行數字轉型已成制造業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數實融合的大趨勢下,一些制造業企業已率先實踐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會上,圣奧集團副總經理趙秀江分享了公司用數字化推動公司業務變革,進而構建新的競爭壁壘的探索和實踐。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副總余明明介紹了中國商飛民機制造數字化發展歷程,并分享了公司對標一流航企,全面布局數字化的進展和收獲。北京三維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歡結合實踐分享了數據資產管理助力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及方向。伊利集團設備副總監魏呂博結合乳制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分享打造嬰幼兒奶粉數字化工廠運營新模式的收獲及展望。
縱觀科技變革,從機械化、電氣化再到信息化和數字化,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擺在制造業面前的必答題。制造業企業應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提升數字化創新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在融入國家工業發展的大戰略之中,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王棕寶)(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