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標準,涉及大型風電場并網、海上風電建設、風電機組狀態監測、風電場電能質量、風電關鍵設備制造要求等風電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標準。這些標準將于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由追速度轉向求質量
“未來風電產業要從追求發展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從追求裝機容量向追求風電發電量轉變,需要建立先進的風電標準體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能源行業風電標準技術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上表示,風電產業發展前景決定于標準化水平。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迅猛,無論從裝機容量、發展規模還是風機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風電大國。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電產業已連續5年實現翻番,總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已經突破4400萬千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已達到365.9億千瓦時。
“風電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一直存在質量與速度兩大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從質量上看,風電產業技術標準不夠嚴格和規范,加上一些風電企業片面追求低成本,導致風電項目因質量不達標造成事故屢屢出現。從速度上看,地方政府利用5萬千瓦以下項目的招標權大量上馬風電項目,導致風電發電量超過電網接納規模,“棄風”現象普遍存在。
專家表示,風電技術新標準的實施是推動風電產業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的重要舉措。風電企業不得不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促使價格競爭讓位于技術競爭,以質取勝的競爭方式將會帶動中國風電產業的良性發展。
風電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建立先進的風電標準體系,在技術指標上應充分考慮風電裝機、并網和消納的先進技術,充分考慮風電場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的先進技術,充分考慮風電關鍵設備制造的先進技術,在體系內涵和規劃布局上統一完善且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全面接軌。”劉琦表示。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幾年,我國通過風電特許權的方式引入市場運作機制,已成功降低了風電的上網電價和風電設備的造價,但與風電設備制造、安裝、維護、檢測等整個產業鏈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是更新太慢,要么采用的是歐洲標準,對于中國特殊的風電狀況“水土不服”。
“風電技術新標準的制定提高了風電行業的技術門檻,對于風電設備制造商和風電運營商來說,機遇和挑戰并存。”有專家認為,對于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在有序規范、以質取勝的行業發展環境下,將更加有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避免企業陷入價格戰的漩渦;對于風電運營商來說,更加可靠的技術保障以及規范的行業發展規劃能夠保障風電場的運營安全,降低維護成本和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風電上網比率亦將隨之提高,運營商的風電銷售收益隨之增加。當然,新的技術標準將會導致運營商在風電場建設和技術改造中的投入大幅增加,也會影響風電場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