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日本經濟新聞》7月30日報道,日本日產公司決心在大連建設“零日本人工廠”,將工廠交由中國人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錯失良機。率已經很高了,流水線上都是機器手臂,工廠車間人本來就不多,但這不能否定日產推動合資企業本土化的決心。
學過管理的同志應該知道,在全球化的今天,對外投資并不是“錢多技術好”就一定能夠成功。還是以汽車業為例,1983年美國克萊斯勒先于德國大眾在華建立了第一家中外整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1985年,法國標致公司緊隨大眾之后在廣州建立了合資企業——廣州標致汽車公司。但這兩家公司顯然都沒有德國大眾成功。為什么?并不是美國人和法國人的汽車技術落后,更不是因為他們缺錢,而是因為德國大眾較好地適應了中國的本土文化。
筆者梳理回顧國際車企在中國的表現,并不是要夸耀中國文化的優越性,強調適應中國文化的重要性。而是因為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也正從全球主要外資吸收國變為對外投資的大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不久前公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對外投資最快將在今年超過吸引外資總額,從而成為對外凈投資國。然而,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迅速增長的輝煌數字背后,中國的對外投資也隱藏著很多危機和問題。
《環球企業家雜志》和GMI公司的聯合民意調查發現,外國公眾眼中的中國公司,最常見的三組詞:“低成本”、“快速擴張”和“不道德”,外國人最緊盯中國公司的表現之一就包括工人權益,外國公眾認為中國公司表現最差的兩個方面: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僅有三成外國受訪者明確表示,愿意給中國公司打工。必須承認的是,目前中國少數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沒有遵守國際慣例,雇傭當地員工的生活條件與工作條件達不到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標準,甚至引發了一些沖突,導致了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