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慶分院日前宣布,該院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個3D打印并聯機器人,這是國內首次把并聯機器人技術用于3D打印。
在中科院重慶分院3D打印中心,記者看到一臺高約1.8米的機器人正在“打印”一件藍色海螺形狀的制品,旁邊堆放著不少形態各異的制品。該院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彬介紹,用于3D打印的工業機器人分為串聯和并聯,前者負載高、運動范圍廣,但造價也高;后者運動速度快,精度高,價格相對較低。此次研制成功的3D打印并聯機器人已經可以完成直徑220毫米的物品的制造,而且精度比較高,整個機器人造價才十余萬元,主要可用于模型打印制造、藝術品加工等,在工業領域和藝術院校應該有廣泛用途。該機器人采用的3D打印方式為熔覆式,相比采用粉末式具有速度較快和材料較便宜的優點。目前,該機器人的打印速度可達到每秒5厘米,這是國內首次用并聯機器人技術用于3D打印。
“電影《十二生肖》里獸首的3D打印在現實中完全可以實現,只是速度不可能那么快,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3D打印為代表的社會制造必然成為趨勢”,鄭彬說。
在實驗室,記者還見到了一臺3D打印制造出來的掃地機器人,原本70多個零部件,通過3D打印制造可以一體成型,減少到四個零部件。鄭彬介紹,這是由該院進行模型設計,通過國外大型3D打印機制造出來的,如果在工業生產領域廣泛應用會帶來技術的革命。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以“第三次工業革命”比喻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社會制造,認為生產制造將從大型、復雜和昂貴的傳統工業中分離,3D設計的計算機和機器人成為靈巧的生產工廠,以全新方式進行生產制造,社會制造將迅猛發展。
中科院重慶分院院長袁家虎說,3D打印技術作為新型制造加工技術受到全球關注,也成為發展趨勢,在工業、醫學、生物和日用品等領域都可廣泛應用,而且將促進社會制造的繁榮,未來幾年內將取代傳統加工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