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中國“十二五”規劃鼓勵支持新能源建設,隨著核電、光伏、風電等一大批新能源項目的成立,特種電纜及海底電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據了解,由于對耐磨、耐腐蝕及傳輸性能的要求更高,海底電纜的等長度產值遠高于普通電纜。目前,海底電纜主要應用于兩個領域:一是海上石油鉆井平臺;二是海上風能傳輸。
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建造將有效帶動海底電纜需求量。當前,鉆井平臺按移動方式可分為兩種,自升式和半潛式平臺,前者約需150千米海底電纜,后者約需180千米。此外,每種平臺按功能,可分為鉆井平臺、生產平臺和生活平臺,三者對海底電纜的需求量分別約為200千米、200千米和100千米。從目前的勘探結果可以看出,我國淺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而在這些區域未來勢必會興建海上石油鉆井、天然氣礦井等。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海底電纜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海上風電發展十分有潛力。未來,海底電纜的市場潛力無限。
海底電纜還被用于長距離通信網、通常用于遠距離島嶼之間、跨海軍事設施等較重要的領域。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應用海底電纜傳輸電能要比同樣長度的架空電纜昂貴,但相較于用小而孤立的發電站提供地區性發電,用海底電纜傳輸電往往更經濟,尤其是在近海地區應用好處更明顯。海底電纜在島嶼及河流較多的國家應用比較廣泛。
近年來,軍工市場也是電纜企業所追逐的對象。盡管目前國內造船業遭遇寒冬,但部分重工企業,特別是來自漁政、海監的公務船訂單仍較為可觀。未來中國和諧開發海洋,將對公務船線纜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于有著品牌優勢、科技優勢的大型電纜企業而言無疑是件好事。
然而,面對極具誘惑力的市場潛力,“我國線纜行業技術含量普遍偏低,我國該行業可以制造線纜的企業數量屈指可數,技術力量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無法像國外巨頭能夠提供海底電纜設計、研發、生產、運輸、敷設、維護、配套設施等整套解決方案。”據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
中國線纜企業良莠不齊,許多企業在生產和管理上都存在不足,導致產品質量較低,又不重視科研開發,平均投入研發經費不足銷售額的1%,這就直接導致線纜市場上的低價競爭和無序競爭,以致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
低價競爭的模式導致企業根本沒有精力專注到技術革新的方面,本土電纜企業的競爭力也就明顯落后于國際市場。
“在一些項目招標中,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30%-40%屢見不鮮,投標價格相差一倍以上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北京佰策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纜在線總監仲杰對媒體如是說,以惡意壓低價格搶奪市場的現象較為普遍,超過80%的招標企業采用最低價中標。
目前國內擁有大小電線電纜企業8000多家,且97%以上是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其中部分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產、質量控制和檢測能力。加上集中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企業為了各自眼前利益,紛紛以低價換市場,因此出現“價不抵料”的結果,最后只能偷工減料,提供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宏觀來看,電線電纜市場“致命低價”問題離不開政府引導與扶持。需要政府機構幫助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比較均衡合理的市場治理機制和模式。指導電線電纜行業市場,包括定價、服務和質量在內的產業結構完善。
“由于中國線纜行業發展較落后,并沒有形成行業標準作為門檻,但由于技術壁壘太強所以國內的企業也并不多,無法形成良性競爭!辟R在華認為:“要解決中國線纜企業良莠不齊,產品質量較低的問題,從行業標準入手,尤其是要構建行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高產品的質量。目前國內線纜市場上的低價競爭和無序競爭,以致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無法掌握產品的真實信息,所以利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對產品檢測,給產品評級,能夠消除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有專家建議,今后我國發展海纜除了注重電纜質量外,還應重視海纜產業鏈上下游的建設和發展,為客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我國海底電纜市場龐大,需求量旺盛,海底電纜將會成為我國線纜產業升級中企業的利潤增長點,但海底電纜從設計研發到生產敷設,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海纜的使用性能,雖然我國目前有幾家企業可以制造220千伏及以下海纜,但其絕緣材料、軟接頭技術與工藝、敷設等均須依賴國外企業,國內雖有專業敷設施工隊伍,但也基本局限于淺海區域。完善海纜產業鏈,加強原材料、軟接頭等技術研發,培養自己的敷設施工隊伍是我國現有海纜生產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因此賀在華建議:“我國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技術,可以通過引進國外的專*技術提高公司的科研能力,才能提高公司的業務能力,從而有實力打造全產業鏈。”
在線纜中低端領域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國線纜行業緩步進入微利時代,與產品本身質量較差,附加值較低有關,我國線纜企業的產業升級的關鍵始終要抓住技術升級,才能支撐企業未來轉型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賀在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