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反”的靴子終于落下。5月8日,外媒稱歐盟執委會同意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平均稅率或為47%,這遠高于此前業內30%的預期稅率。
與此呼應的卻是我國對歐盟多晶硅的“雙反”暫時停下了腳步。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我國商務部對歐盟的雙反初裁在原定的2月20日推到4月5日之后,又再次推遲到5月中旬。
一位光伏企業管理層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次推遲主要因德國多晶硅巨頭瓦克化學的游說和公關。此前,我國對歐盟的多晶硅“雙反”一直被看做是中國應對歐盟“雙反”的反制措施。
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的預計,2013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多晶硅超過2.1萬噸,而國內企業供應量不足1萬噸,這也意味著海外進口占了半壁江山。自去年以來,外資巨頭掀起的低價銷售戰略和市場的不景氣,已導致國內90%的多晶硅企業倒閉和停產。
據記者了解,賽維LDK、江蘇中能、大全新能源、洛陽中硅等國內多晶硅巨頭此前已經上書商務部,要求打擊德國瓦克化學等公司用傾銷行為來擾亂我國光伏市場,但我國下游企業卻持有不同意見,中國光伏產業鏈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同盟,各方陷入僵持之中。
巨頭游說
“瓦克化學的游說和公關活動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如今初見成效。”中國光伏產業聯盟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該人士透露說,瓦克化學在中國的主要游說對象有兩個,一個是光伏產業的中下游企業,包括尚德電力、天合光能、阿特斯電力等國內一線企業。這些企業一方面是他們的合作伙伴,一方面也是游說的重點對象;另一個游說對象則是商務部等相關部門,用許諾投資機會及幫助調解歐盟對華光伏“雙反”來說服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以延緩中國對歐盟多晶硅“雙反”初裁的時間。截至記者發稿前,商務部沒有對此做出回復。
據一家多晶硅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瓦克化學在游說的同時,為了壓縮庫存,正不惜血本地向中國傾銷。他聲稱,目前瓦克化學在中國市場的多晶硅的銷售價格已達到16.4美元/千克,遠低于國內企業20美元/千克的平均水準,導致國內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日漸式微。
此外,瓦克化學去年底還把原來的上海代表處升格為“瓦克中國中心”。“去年至今,瓦克化學借此中心在中國扶持了若干家代理公司,在初裁前持續進口大量的低價多晶硅。”
據一位曾參與商務部“雙反”研討會的光伏企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瓦克化學曾在相關部門領導前暗示將給歐盟施加壓力,使得歐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的“雙反”實現轉機。“瓦克化學的籌碼是,它協助中國企業在歐洲拉了上百家光伏企業成立了一個‘用得起的太陽能聯盟’,它用這個機構發表聲明來反對歐盟對中國光伏的雙反。”
“但問題是,這些聯盟單位的成員基本上是原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組件購買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商,沒有與中國光伏構成同業競爭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商,因此在歐盟不具有說服力,根本不可能逆轉整個形勢。”上述人士分析說。
他舉例稱,當年在應對美國對華光伏“雙反”時,美國多晶硅企業也加入了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成立的“平價太陽能聯盟”,向美國政府游說取消對華光伏“雙反”,但最終沒有起到作用。
利益糾葛
“對歐洲的多晶硅‘雙反’對瓦克化學也是生死考驗。”一家意大利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他表示,目前瓦克化學每年約60%以上的多晶硅產量銷往中國,2012年歐盟出口中國的多晶硅95%均為瓦克化學公司所生產,可以預見,該公司將是商務部發起的對歐盟多晶硅“雙反”調查影響最大的公司,所以才要拼命一搏。
光伏產業聯盟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瓦克化學一方面在中國游說政府和下游企業,另一方面則在反傾銷壓力下趁著最后的機會突擊出口中國市場。“僅2月份,瓦克化學對中國的出口量就達平時月份的兩倍以上。”
記者了解到,此前,瓦克化學曾極力游說中國的下游光伏企業反對中國對歐盟多晶硅提起“雙反”調查,它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目前中國多晶硅有效供應不足,中國多晶硅品質也不高,如阻擋了進口將造成國內原料供應緊張,價格也將隨之上漲。
“這套說辭確實打動了一些企業。”上述光伏企業高管表示,很多下游的光伏企業甚至把緩解歐盟對華“雙反”的轉機和希望寄托在了瓦克身上,希望其利用在歐盟的地位和影響力來化解這一危機,至少可以使得歐盟在初裁中出臺一個較低的稅率。
不過伴隨著歐盟對華多晶硅“雙反”的落地,瓦克的承諾顯然落空。
“2012年德國對華多晶硅出口貿易額不到7億美元,與中國對歐盟光伏出口超過200億美元不是一個數量級。”上述人士分析。
在他看來,歐盟沒有太過看重中國對歐盟的多晶硅“雙反”。因為多晶硅“雙反”的影響主要在德國,而歐盟不會因為德國個別企業的利益而對華光伏“雙反”進行妥協。
傾銷災難
記者了解到,在歐盟與中國你來我往的“雙反”戰爭中,多數企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從數據上看,目前我國多晶硅市場雖然有60%都是進口,但若國內的一些大廠都能滿負荷生產,就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賽維LDK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2012年我國國內多晶硅產量在6.3萬噸,進口量在8.2萬噸,這并不是因為國內企業沒有生產能力,而是由于外資的低價傾銷,導致90%的企業都已停產或倒閉。
“如無外資的傾銷行為,我國企業的有效產能將充分發揮。”上述賽維LDK人士如此預測。
但江蘇一家光伏企業市場部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如今一些下游企業之所以反對中國對歐、美、韓等國的多晶硅“雙反”,是因為這些企業此前已經與國外巨頭們簽訂了長期的供應合同,有的價格甚至高達60美元/千克,其利益已牢牢把這些企業捆綁在一起。“現在,海外多晶硅巨頭以降低現貨價格為籌碼,取得了這些企業的支持。比如甚至有外資多晶硅巨頭在現貨市場上給予國內企業0元的價格,僅讓其支付海運費即可,這讓國內多晶硅企業怎么與之競爭?”
光伏產業聯盟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據他們所掌握的材料和證據顯示,諸多多晶硅外資巨頭這些年都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和銀行的低息貸款,來支撐對中國的低價傾銷。
其中僅瓦克化學而言,2001年,其位于寧希里茨(Nünchritz)的有機硅工廠獲得了5400萬歐元贈款;2004年,位于弗萊貝格(Freiberg)的硅片工廠獲得了1.2億歐元投資補貼;2005年,位于寧希里茨(Nünchritz)的有機硅工廠獲得了1313萬歐元投資補貼;2008年,位于耶拿(Jena)的合資硅片工廠獲得了4691萬歐元補貼;2010年,位于寧希里茨(Nünchritz)的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