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過剩產能進行時
編者按 保持合理的產能規模是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壯士斷腕、主動化解,成為江蘇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經省委常委會審議,省政府近日出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
梳理世界經濟發展脈絡,產能過剩這一經濟現象并不鮮見。在市場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這一輪產能過剩該如何化解?
市場變化,
難指望外需復蘇消化產能
回想這兩年,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感慨“做企業還真沒這么難過”—歐美國家接連出臺“雙反”調查、貿易壁壘,國內產能出現過剩,光伏行業虧損嚴重,不少企業退出市場。
新興的光伏如此,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傳統行業更不樂觀。2012年,我省生鐵、粗鋼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76.3%,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7%、68%,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為77%左右,造船產能利用率為74%。上述4個行業除水泥熟料外,產能利用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低于國際公認的79%-83%合理水平。
省經信委副主任高清分析,最近10年我國出現三輪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前兩輪分別是1996-1999年、2005年前后,本輪是在第二輪過剩沒有徹底消除的情況下,又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致使過剩再次凸顯。
縱覽全球經濟地理,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發達國家是全球主要市場,資源富集國家提供資源,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是全球制造中心,三極之間的供需大循環形成資源合理配置,帶動上一輪全球經濟繁榮。危機發生后,發達國家普遍陷入債務危機,新興市場空間有限,原有穩定的供需循環被打破。
“還應看到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一新挑戰。”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談鎮分析,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進程加快,新興市場國家加快產業轉型,加劇了供求格局失衡,“不能單純指望國際市場復蘇來化解中國的過剩產能,江蘇不少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更應深刻認清形勢。”
功能“錯位”,
亟待理清政府和市場邊界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發達國家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盲目性造成的,我國的產能過剩還有政府干預方面的原因。”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指出。
記者采訪中,蘇南等地發改、經信部門將政府干預經濟導致的產能過剩稱之為“體制性過剩”。某市一家光伏企業曾一年接待上百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黨政代表團,這些人回去后就開會動員,四處招商,爭上項目。鋼鐵行業從2006年起就提出削減產能,結果全國從當時的5億噸調到現在的10億噸,地方政府是重要推手,2013年前11個月噸鋼盈利僅4.2元,整個行業產量高、效益低。
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認為,由體制性因素導致的產能過剩源自地方政府的GDP追求和投資驅動,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最后“優不勝、劣不汰”。“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收入下降、金融風險累積等諸多問題的根源都在此,解決的辦法就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F在不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將來代價更大”。
“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如何協同發力?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通過產業政策樹立鮮明導向,向市場和社會發出強烈信號:高端的、綠色的、有市場前景的、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要堅定不移地發展,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低層次低效益的產業要堅決摒棄。
近一段時期,我省認真梳理在市場經濟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問題,提出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方式,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省政府出臺的意見明確,及時清理廢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采取的土地、資源、稅收、電價等損害公平競爭的優惠政策,財政資金不得支持過剩行業擴大產能。
騰籠換鳥,
結構性過剩蘊含轉型契機
產能過剩這個大背景下,也蘊含機遇。比如,鋼鐵行業低檔產品嚴重積壓,但高性能的冷軋薄板、涂層板和硅鋼等仍需大量進口;技術含量較低的散貨船、油船過剩,但高技術船舶產能過剩并不明顯,豪華郵輪等在中國仍是空白;1兆瓦以下的小風機產能過剩,而適應發展海上風電、3兆瓦以上大風機供不應求。
“鋼鐵業最關鍵是實現區域產能平衡。”常熟龍騰特鋼董事長季丙元分析,鋼鐵銷售半徑在300-500公里,把握這樣的原則發展就不會盲目。龍騰主要生產船用型鋼、鋼球、打樁用鋼等高端產品,與沙鋼等形成差異化競爭,2013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同比增長10%左右。
“江蘇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已接近上限,不能再在中低端產業上‘鋪攤子’。”省經信委產業政策處處長繆鳴坦言,結構性產能過剩將倒逼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化解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雙贏”。
截至2013年,我省提前兩年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去年淘汰煉鐵產能210萬噸、水泥產能328萬噸。近年來結合化工行業整治、太湖流域工業污染治理等,關閉各類落后小企業800多家。
化解過剩的主要途徑是“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省政府《意見》明確了未來5年化解任務—鋼鐵壓縮700萬噸、水泥壓縮1000萬噸、平板玻璃壓縮300萬重量箱、船舶壓縮1000萬載重噸?婙Q說,這一輪化解既量化為產能剛性數量減少,又注重優化產業布局,“具體操作時必須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