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刮起了一場可再生能源發電“風”,大批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項目拔地而起。今年,中電聯曾表示,未來中國將積極有序發展風電,促進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中國規劃2015年和2020年風電裝機分別為1億千瓦和1.8億千瓦;2015年太陽能發電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左右,2020年太陽能發電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左右。然而,由于利用技術、電網結構、電價補貼以及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可再生能源發電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這其中,尤其以電價補貼的問題最令發電企業頭疼。
國家出臺補貼方案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2010年10月-2011年4月)》,包括發電項目補貼表、公告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補貼表、發電接網工程補貼表機電價附加配額交易方案。
補貼涉及的發電項目包括風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和地熱發電四個領域,在補貼范圍和電費結算方面與此前的方案基本相同,只是取消對秸稈直燃項目每千瓦時0.1元的臨時電價補貼。通知要求,繼續通過配額交易方式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調配,不足部分通過2011年5-12月征收的附加資金中預支。統計顯示,本次配額交易規模超過45億元,內蒙古、吉林、遼寧、華北等地電力公司為主要的配額賣方,四川、江蘇、河南等地電力公司則為主要的配額買方。
這是繼去年2月,兩部委發布2010年1-9月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方案后再次發布補貼通知,補貼發放滯后問題一直是困擾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一大難題。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一方面此前風電和光伏項目出過不少騙補案例,補貼發放之前需要相關部門認真審核;另一方面,許多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用征收困難,存在大量資金缺口。
補貼缺口巨大
雖然,中國對每度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正節節攀升,但是每度電8厘的補貼仍然是“杯水車薪”。補貼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資金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入不敷出,缺口越來越大。那么補貼缺口到底有多大呢?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缺口為13億,2010年缺口20億,到2011年缺口已達100多億。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規定,當年的電價附加收入補貼給當年發電上網的新能源企業。然而,時至今日,許多新能源企業已經近兩年沒拿到補貼。
國家能源局官員透露,2010年10月之前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已經全部下發,2012年的補貼只有一季度財政部對部分企業發放過。但2011年全年征收的電價附加費大約有110億左右,只夠補貼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全國經過核準的新能源發電企業,2011年后七個月的補貼資金至今仍未落實。
該官員根據2012年全國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量粗略估計,截至目前無法落實的新能源補貼估計應該有一百三四十億。他還表示,2012年光伏發電補貼的資金缺口應該在五六十億。如此,即使不算生物質能發電補貼,全國尚有200億左右的新能源補貼資金缺口。
企業積極性銳減
高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以常規能源為價格標桿,因此可再生能源企業必須依賴財政扶持才能維系正常生產。現行的主要制度包括總量目標制度、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分類電價制度、費用分攤制度和專項基金制度。對新能源企業主要補貼方式還是通過電價附加來分攤高出常規能源價格的成本。
在這樣一個政策推動的市場,除了抗風險能力強的國企,也有實在抗不下去的民營企業。據國家能源局官員介紹,補貼不能及時到位,影響最大的是生物質能企業。“對于太陽能風能企業沒有太大問題,他們只是欠著款,現在反應最大的是生物質能企業,要買秸稈,沒錢就沒法運行了”。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孟憲淦說,全國目前平均火電上網電價大約在0.5元左右,以此相比可再生能源的上網電價看以看出,風電對財政補貼依賴最少,每度電大約在0.1-0.2元,但風電是發電最大的,需要補貼也最大。生物質能每度電需要補貼0.2-0.3元。
據悉,相關部門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解決200億左右的新能源補貼漏洞。國家能源局的官員稱,有兩個方案,“要么調電價,要么財政出”。